李功迎,男,汉族,1970年9月出生,山东鱼台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院长,教授,“圣地名师”。
一、狠抓学科专业建设,成绩卓著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及人们压力的日益增大,精神心理疾病越来越高发,已严重地威胁人民的健康。精神医学成为我国急需紧缺专业。李功迎同志作为济宁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负责人、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学科带头人,在专业学科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绩卓著,使济宁医学院该专业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广泛的影响力。济宁医学院是山东省唯一开设精神医学专业的高校, 2017年济宁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位列全国该专业前三甲。2016年精神医学专业群被评为省重点立项建设专业群。2014年该学科获省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2013年精神病学实验室被评为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2011年行为医学实验室被评为省级重点实验室,2008 年精神医学专业被评为省特色专业。以精神医学为核心,济宁医学院已建成国内唯一、特色鲜明的“神经-心理-行为-精神医学”特色学科群。为国内培养了一大批精神医学高级专业人才,目前国内有精神医学专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精神病院都有济宁医学院培养的精神医学专业的学生。
二、勤于科研,成果丰硕
李功迎同志多年来努力从事科研,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和科研水平研成果丰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和“863”计划子课题各1项、国际合作课题2项、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2项、山东省引进外国专家项目1项、厅局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 近5年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SSCI论文1篇。主编专著3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
三、大爱无疆,乐于奉献
“危难之时方知英雄本色,大难面前彰显砥柱中流”。“5.12”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汶川地震发生后,李功迎同志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的同时,做为一名心理工作者,他非常关注灾区的情况,关注如何对灾区人民实施心理援助及如何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心理家园。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邀请并受济宁医学院委派李功迎同志于2008年8月22日赶赴四川成都,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心理行为的危机干预、灾后心理重建工作中去,他冒着余震不断发生、道路经常出现山体滑坡等各种危险,克服了恶劣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畏艰险,忘我工作。他主要在以下方面开展了工作:在北川擂鼓镇、什邡红白镇、绵阳安县京安小区、崇州怀远镇鸡冠山新区活动板房灾民安置点对灾民进行灾后心理干预、心理重建工作;对北川公安干警、武警官兵进行集体心理干预与辅导;对工作在以上安置点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对北川擂鼓镇小学、什邡红白镇小学的学生进行集体心理干预;多次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生一起在北川擂鼓镇、安县京安小区进行义诊。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灾后心理救援工作,受到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和当地灾区人民的高度赞誉。直至目前,李功迎同志前仍参与卫生部、香港医药管理局、香港青年基金会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举办的心理服务自愿者培训工作,同时仍经常往返于济宁与四川灾区之间,与中科院心理所的专家们一起继续对什邡市几个安置点的灾民进行心理干预工作。
四、发挥专长,热心公益
作为济宁市市委组织部评选的“圣地名师”,李功迎同志作为一个心理学及精神医学工作者,他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共青团济宁市委的组织下,多次深入济宁市嘉祥县疃里镇、汶上县康驿镇、鱼台县王庙镇等地多所农村及小学,义务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老师及家长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为增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济宁市公安局聘任的心理健康咨询专家,多次为济宁市公安局公安干警上心理辅导课,对公安干警进行心理测查与辅导、开展行为拓展训练、组织心理健康培训班、处理干警心理咨询电话、帮助公安局建立心理咨询网站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公安干警健康的心理素质,缓解了其工作应激,改善了警民关系。2008年,济宁市公安局政治部也因此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先进集体。此外,李功迎同志还多次为济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队员、鲁南监狱民警、犯人义务进行心理讲座,这些讲座的开展,对缓解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应激,改善他们的工作压力并由此产生的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增强监狱民警、犯人的心理健康,减少服刑犯人的心理、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心理专家,多次应邀为任城区组织部、邹城市人民医院、山东高速集团等企事业单位作心理减压讲座,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