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科协、科技局、教体局、团委、妇联,各市直中小学校,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提高科技实践能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人才自主培养,市科协、市科技局、市体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决定联合举办第23届济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创新 责任 诚信 成长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济宁市科学技术协会、济宁市科学技术局、济宁市体育局、共青团济宁市委、济宁市妇女联合会
承办单位:济宁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三、大赛内容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
四、参赛对象
大赛面向全市10至17岁青少年群体,包括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国际学校在校中小学生。参赛组别分为少儿组(10-14岁)和少年组(15-17岁),年龄按竞赛当年7月1日为计算时点,需年满10周岁、未满18周岁。
五、大赛申报
(一)申报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2月28日,请各县(市、区)、各市直中小学校等组织机构按时完成申报工作,逾期不再受理。
(二)申报方式及内容
各县(市、区)、各市直中小学校应根据大赛章程开设基层赛事,并按不超过规定名额和要求遴选优秀作品参加市级竞赛,做好作品的推荐申报工作。同时,还需提供以下材料:
1.济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汇总表(纸质版);
2.选手参赛作品申报材料(纸质版);
3.基层赛事情况报告(纸质版,含本地区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
4.全部申报材料电子版(U盘);
其中,申报材料电子版应根据竞赛类别和学段组别做好文件整理,应分别命名文件夹序列:
基层赛事组织单位-参赛组别(少儿组或少年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具体参赛作品;
选手具体参赛作品的文件夹命名格式为:作品推荐序号-姓名(集体作品依次全部署名)-作品名-参赛组别(少儿组或少年组)-学科类别。
文件夹内具体申报材料应根据《济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中的申报材料要求,按顺序依次排列申报材料目录、大赛申报书、查新报告、研究报告、作品附件、诚信承诺书、证明材料、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表(仅少年组提供)、一分钟操作讲解视频等应有材料。
每个作品的纸质版材料应装入独立的档案袋。需将申报书的第 2 页进行复印,并粘贴在档案袋外侧。
以上材料汇总邮寄至市级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三)申报要求
1.各基层组织机构须认真履行审查职责,保证申报人信息和申报材料真实、完整、准确,网上申报的学校名称必须与学校公章名称一致。如发现缺少申报材料或清单信息与申报材料不一致的情况,均视为无效申报。
2.基层赛事情况报告须以正式公文形式上报,内容包括宣传发动、组织管理、评审监督、公示公布、舆情处置、获奖名单等。报告将作为大赛评选优秀组织单位的参考依据。
六、工作要求
1.各县(市、区)、各市直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大赛选人育人宗旨,做好赛事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等工作。
2.各县(市、区)要专门设立科学道德和伦理审查委员会并实现审查范围全覆盖。赛事组织过程中注重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坚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底线,严禁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对于出现科研诚信违规问题的项目,相关个人及组织机构等将进行严肃处理。
3.市级比赛以各县(市、区)、市直中小学校组织的基层竞赛活动为基础,参赛者应逐级选拔推荐。各县(市、区)、市直中小学竞赛组织机构按照规定名额和要求遴选优秀作品参加,不接受个人直接申报。
4.加强竞赛组织管理,严格执行大赛章程、规则及相关管理规定,提高工作标准,严把作品质量,规范工作流程,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市级获奖名单、拟推荐参加省赛名单须在市科协网站公示公布。
七、其他
1.大赛章程、规则和参赛作品相关申报材料模板等,请登录济宁科普网——青少年科技教育栏目中查阅、下载(网址:/)。
2.参赛选手应确保参赛作品的创新性和真实性,申报参加科技创新成果类竞赛的参赛选手应自行将作品提交查重机构进行查重检索,提交查新报告。
3.大赛坚持公益性原则,各级竞赛活动要做到“零收费”,不得夹带任何商业广告、商业活动。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人:徐智娴
联系电话:0537-6537035
电子邮箱:tbhdqgzbqtzzk@ji.shandong.cn
邮寄地址:济宁市太白湖新区新城发展A座1016
附件1 第23届济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推荐汇总表.docx
附件2 各县(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docx